2014年全市国土资源工作的总体思路是:紧紧扭住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总思路,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国土资源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不移地执行国家、省、市重大战略部署和改革政策,不遗余力地服务和保障全市经济发展大局,切实做到“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实现保发展、保红线、保稳定、惠民生的有机统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我市国土资源事业的新跨越。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全力保障和服务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用地。重点是围绕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全委会的部署,加大重点项目用地服务保障力度。一是力保分配指标,确保威海分配指标维持在5000亩左右。在指标分配上,依据轻重缓急,确保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优先向全市重点区域和综合保税区倾斜,优先保障重大基础设施、战略性新兴产业、民生工程以及市委市政府重点推进项目用地。严格实行“有保有压”的用地政策,新增指标保重点,一般项目靠挖潜,用好增量,盘活存量,切实增强土地调控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前瞻性。二是争取预留指标,加强与国土部、省国土厅的沟通,同时引导各级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协调争取,争取上级对我市重点项目的倾斜,尽可能将我们过得硬的项目,纳入国家和省指标盘子,力争不低于6000亩。三是认真做好土地规划调整修改对接工作,进一步加强与上级国土资源部门沟通联系,推动该项工作在我市先行先试,缓解我市土地规划、用地规模、用地指标等方面的压力。
(二)积极稳妥推进国土资源领域改革。要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按照国土资源部和省厅统一部署,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实现城乡土地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研究探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缩小征地范围等有关精神,密切关注上级出台的配套实施政策,创新征地工作机制,切实维护和保障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进一步规范征地程序,健全征地管理制度体系,明确公告、公示责任主体,定期在门户网站公开征地信息,确保被征地农民知情权、参与权,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探索改进土地计划指标分配管理办法,计划指标分配要突出考虑地方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批而未供等因素,在因素测算时,加大批而未供土地在各因素中的权重,督促各市区加快消化利用存量土地。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优化流程、提高效率,加强“一个平台、两个市场”建设,支撑国土资源全领域、全业务、全流程监管,切实把权力和责任放下去,把服务和监管抓起来。
(三)坚守耕地红线,保持执法监察高压态势。一是建立健全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严格落实市县镇三级耕地保护责任,强化目标考核,增强各级政府保护耕地的主动性和责任感。二是严格执行占补平衡制度,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力度,2014年计划实施市级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14个,建设规模18015亩,投入财政专项资金2394万元;计划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24万亩,预计投资8000余万元;加快推进预算投资1.16亿元、建设规模4万余亩的温泉镇、桥头镇国家级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示范项目,努力实现新增耕地从增量模式到效益模式的转变。三是积极关注全省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交易平台建设进展,加大异地占补平衡指标购买力度,积极实现资源对接,缓解我市耕地占补平衡压力。四是强化日常巡查监管,坚持执法重心下移、工作关口前移,警示在前、预防在先,力争大部分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在初始阶段得到及时发现和查处整改。扎实开展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对各类违法违规用地抓紧整改到位,尤其是占用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违法用地,必须尽快从速处理到位,集中时间、人力,密切配合,做到复耕到位、对事处罚到位、对责任人追究到位,确保土地矿产卫片检查工作圆满完成。
(四)完善土地供应控制标准,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一是严格执行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若干意见》和《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土地利用工作的意见》,严控新建工业项目投资强度、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等标准。二是扎实开展城乡增减挂钩和工矿废弃地复垦调整利用工作,完善项目储备库制度,积极督导各市区提前做好2014年增减挂钩及工矿废弃地复垦调整利用项目申报准备工作。做好增减挂钩项目实施规划的坐标调整布置工作,对已批准的挂钩项目规划,制定有效措施尽快推进,争取早日验收,早用指标。加大挂钩结余指标购买的前期准备工作,积极配合各市区与省土地交易中心和省内各地市的沟通联系,做好挂钩结余指标购买的意向性洽谈工作,以破解我市的用地难题。三是稳步推进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处置工作,按照《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清理处置专项行动的通知》(威政办发〔2013〕56号)要求,坚持依法处置、维护权益,因地制宜、以用为先,惩防并重、注重长效的原则,加大对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清理处置的调度督导力度,实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督导,确保专项整治行动的顺利推进。
(五)夯实国土资源基础工作,推动相关业务上档升级。积极组织推进三市采石场关停工作,将全市采石场数量由2013年底的126家压减到115家,压减率达到8%,促进矿产资源规范、集约、科学开发。集中精力抓好安全生产责任管理组织调度工作,努力实现全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安全生产零责任追究的目标。扎实推进数字城市群应用推广,加强基础测绘工作,强化行业监管,提升测绘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稳步推进国土资源“一个平台、两个市场”建设,确保我市建设水平始终处于全省第一方阵。认真研究做好建设工程项目联审联批,全面把握相关要求,做好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沟通协调;深化土地登记无纸化办公,进一步完善以宗地统一编码为引领的城乡一体化信息化建设。继续做好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工作,扎实开展“回头看”活动,指导各市区对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成果进行逐宗检查,确保登记成果准确无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