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成大天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项措施为大天鹅安全越冬保驾护航
发布日期:2020-12-30  08:24 访问次数:信息来源:荣成大天鹅管理处 字号:[ ]


荣成大天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鸟类南迁北移的重要中转站和越冬栖息地,也是国家Ⅱ级保护动物大天鹅在国内最大的种群越冬栖息地之一,每年10月中旬至次年3月,有6000余只大天鹅及数万只其它水禽在此栖息越冬。今年保护区在冬季疫情反弹的情势下,更进一步加大保护力度,为来荣越冬的大天鹅保驾护航。

一、加强日常管控能力建设。一是完善管护人员队伍。与马山集团、烟墩角村签订购买社会服务协议,落实了15名专职管护人员,划片包干,每天巡逻检查,提升了保护区面源管控能力。管理处工作人员下沉一线,采取人工每日巡查和电子监控不间断监查的方式,严查严打各类生态环境违法违规问题。二是建立联合执法机制。从市海洋发展、生态环境、城市综合执法分别抽调一名行政执法人员,每周二到保护区集中办公一天,协助保护区管理处开展执法检查。由于日常巡查监管到位,在近2期生态环境部卫星遥感通报中,大天鹅保护区均未出现新增环境违规问题。三是建立全域保护联动机制。通过免费调拨玉米、协调俚岛镇、市公园管理处、华星宾馆等单位,建立天鹅保护协调联动和信息共享机制,统筹组织做好爱莲湾、樱花湖、桑沟湾、凤凰湖等区域天鹅保护工作,及时救助伤病天鹅,确保在荣大天鹅安全越冬。

二、加大疫源疫病监测。一是严格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入秋以来,管理处工作人员放弃休假,对进出保护区的7个路口严看死守,每天组织喷药消毒,严防人与野生动物发生疫情交叉感染,较好履行了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责任。二是严格防控危险性禽流感疫情。与畜牧部门协调联动,定期对烟墩角村南、天鹅湖客栈、天鹅湖管理站周边等人员密集区域进行集中喷药消毒,严防禽流感等危险性疫情发生。自10月20日始,每天对天鹅湖、烟墩角等天鹅主要聚集区消毒,连续消毒20天后,改为每3天消毒1次。11月至今,先后配合东北林业大学(国家林草局委托)、荣成市疾控中心、荣成市畜牧发展服务中心在保护区采集天鹅粪便等样本515份送检,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没有发现异常情况。

三、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一是开展退养还湿工程。利用中央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资金1000万,完成4处831亩养殖池的退养;二是开展大叶藻人工恢复工程。投资50万元,在天鹅湖新栽植大叶藻30亩、18万株,进一步提升了大天鹅自然觅食保障能力;三是开展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工程。投资20万元,扎实做好了保护区内病死松树采伐清理工作,全年累计采伐清理病死树1万余株。

四、加强科研部门合作。保护区先后与林科院全国鸟类环志中心、山大威海分校、山东师范大学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保护区本底资源调查合作协议》、《保护区鸟类调查与图鉴编制合作协议》等协议。联合国家海洋局烟台海洋环境监测所、第一海洋研究所在天鹅湖开展了大叶藻及分布状况调查,配合国家海洋局北海海洋工程勘察研究院在天鹅湖开展海洋生态系统的基本分布情况和资源概况考察调研。通过与科研部门的合作,为自然保护区大天鹅的保护工作找到科技保障,为保护区下一步沙坝修复等保护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