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地理空间数据十大应用创新案例之七:人工智能与卫星遥感一体化融合应用 | ||||
| ||||
为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数字强省、数字机关、数字变革创新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山东省地理空间数据管理办法》有关要求,发挥优秀案例示范引领作用,2023年6月,省自然资源厅联合省大数据局开展了山东省地理空间数据应用创新案例征集评选工作。全省各级各单位高度重视,积极参与,推荐代表性案例68个。省自然资源厅、省大数据局组织相关专家,对推荐案例进行了评审和公示,评选出“山东省地理空间数据十大应用创新案例”。 8月25日,在举办的“山东省2023年测绘法宣传日暨国家版图意识宣传周主场活动”中,对“山东省地理空间数据十大应用创新案例”获奖单位进行了颁奖。“山东自然资源”公众号对十大应用创新案例依次进行介绍。 案例七: 人工智能与卫星遥感一体化融合应用 通过一站式遥感卫星应用技术平台,充分发挥卫星影像作为基础地理信息底图的重要作用,从而提高处理效率、节省时间。突破传统遥感面向像素与面向对象解译手段的桎梏,构建了冬小麦、西洋参、养殖网箱和海筏等多类智能解译模型,快速、获取多类地物信息。对威海市冬小麦种植分布监测、威海市西洋参种植分布监测和环翠区试点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进行监测,为冬小麦估产和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数据支撑。对威海市的补充耕地进行动态遥感监测,实现补充耕地的实际土地利用类型的月度更新,拓宽了问题发现渠道,实现自然资源监管视角的延伸。查明全市“批而未供”土地现状,摸清环翠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和闲置地分布,助力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高效监管。对养殖海筏、网箱的空间分布和填海造地的进度,为海洋环境监测执法提供及时准确遥感数据,促进海产养殖布局优化和海域资源合理配置,为科学管理海岸、滩涂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提供了决策依据。(申报单位:威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