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上能种什么不能种什么,这里有答案
发布日期:2024-04-03  18:58 访问次数:信息来源:威海晚报 字号:[ ]


今年,中央1号文件对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提出了具体要求,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昨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作人员对新的耕地保护政策进行了解读。

“耕地保护的实质是严格管控耕地转为非耕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作人员表示,简单来说,就是一方面要管控耕地转为建设用地,遏制耕地“非农化”;另一方面要管控耕地转为林地、园地等其他类型农用地及农业设施建设用地,防止耕地“非粮化”。

落实到具体细节上,群众必须知道耕地上能种什么、不能种什么。那么,耕地上能种什么?

工作人员介绍,耕地上一是能种植粮食类作物,比如谷类、豆类、薯类;二是能种植经济类作物,如纤维(棉、麻等)、油料、糖料、烟草等一年生或两年生草本经济作物;三是能种植蔬菜类、水果类作物,以及直接利用地表耕作层的且每年一季以上的药材,如半夏、蒲公英、沙参、白术等;四是能种植绿肥类作物,如苕子、紫云英等提高土地肥力的一年生或两年生草本经济作物。

那么耕地上不能种什么,或者说种了什么就不再是耕地了?

工作人员表示,耕地上一是不能种植果树(葡萄、苹果、梨、桃、樱桃、核桃、板栗、无花果等)、桑树、茶树、其他园艺作物(蓝莓、枸杞)等以采集果、叶、根、茎、汁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以及不能进行上述植物的育苗;二是不能种植乔木(松、柏、梧桐、杨树、樱花、银杏等)、灌木(冬青、连翘、迎春等)、竹类以及不能进行上述植物的育苗;三是不能种植多年生(超过两年)的药材(金银花、西洋参、川贝母等)、花卉(菊花、百合、薰衣草、郁金香、月季以及各种盆栽花卉)和食用菌类(耳类、非褶菌类、伞菌类、腹菌类等)以及不能专门用于种植药材、花卉、菌类的育苗;四是不能种植草皮。

“打个简单的比方,同样是种水果,种植西瓜、草莓的耕地还是耕地,但种植苹果、葡萄的耕地就会变为园地,土地的属性就改变了,耕地就不再是耕地了。”工作人员说,只有明晰了耕地保护政策的具体内容和实际意义,大家才能对耕地上能种什么不能种什么“门儿清”,才能真正保护耕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